我拍西园 | 吾心安处是西园
发布日期: 2023-06-20 浏览量: 1,443 次浏览
收录于合集 #大美西园 84个
何其有幸,人间有西园。
清晨,阳光洒落在巍峨的寺院牌楼上,“震国戒幢”仿若遥远佛国的妙宝琉璃,在佛子的梦境里闪着金光。上塘河水缓缓流过,七百年的古刹春秋在清幽的河面荡漾生辉。
走近山门,两侧廊柱上刻着一副楹联,“一水设双桥广度众生登觉岸,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”,想到烦恼迷惑的众生,走过福德和智慧的双桥,在西园特有的道风、学风、家风的熏习中,抵达清净和光明的觉岸,便觉得内心无限安稳。
王逸云/摄
破晓的钟声,清越悠远,杳杳从古老的时空里来。
经行在前花园的菩提大道,钟楼和鼓楼在两侧肃然挺立。钟鼓是佛教的重要法器,在中国汉传佛教寺院里,常在山门与天王殿之间立钟鼓二楼,分别安置梵钟和法鼓,一般为“东钟西鼓”,或“左钟右鼓”(以从天王殿面向山门为准)。世人常常听闻的“晨钟暮鼓”,并非早晨敲钟、晚上击鼓,而是早晨先敲钟后击鼓,黄昏先击鼓后敲钟。
喵喵巫/摄
梵钟悠扬,法鼓朗响,穿过宁静,击破长夜,那是一声声诸佛菩萨智慧和慈悲的呼唤,以期“惊醒世间名利客,唤回苦海迷梦人。”
松山烟雨/摄
佛寺最庄严之处,自是大雄宝殿。
西园的大雄宝殿重檐歇山、飞檐翘角,供奉着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,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建筑,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之所。因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,能雄镇大千世界,降伏魔障,故称大雄宝殿。
吕览/摄
早晚课时分,钟声、鼓声、木鱼声、磬声、持咒声、诵经声、佛号声,或行云流水,或激越强劲,声声续续,绵绵密密。庄严的佛像似乎破颜微笑,梁坊上华美脱俗的苏式彩绘,仿若遍撒漫天花雨,微妙香洁。梵音袅袅,至纯至净,不绝如缕,洗涤着诵经者和听经者内心的尘垢,扫除着修行者路途中的种种障缘。
汪煜钧/摄
西园,是寺院,亦是园林。
大雄宝殿西侧的圆弧形月洞门,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样式,又称圆洞门、月亮门,因形如满月而得名。在佛教中,月亮象征每个人内心深处自性的光明。月洞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“标配”,在环环绕绕的围墙中择一处圆洞门,既是入口,又是一道风景。每日晨昏,僧人们穿过这道月洞门,前往大雄宝殿参加朝暮课诵,祝愿国泰民安。行人们也穿过这道月洞门,进入另一方天地——西花园,欣赏古木参天,碧水清幽,老鼋戏水,白鸟展翅。
沈智伟/摄
佛法教导我们,“我执”是一切衰损之门,“利他”是一切功德之本。穿过月洞门,应时时提醒自己,放下我执,修行圆满的菩提心,得见自身的自性光明,并帮助众生看见如明月般皎洁的自性光明。
殷熔蔚/摄
西花园有放生池一方,池中有湖心亭一座。
亭是园林中最活泼的建筑小品,明人计成《园冶》言:“亭者,停也。所以停憩、游行也。”元人张宣有诗:“江山无限景,都聚一亭中。”提及湖心亭,总绕不开明人张岱笔下《湖心亭看雪》中西湖的湖心亭。
沈智伟/摄
西园的湖心亭,虽不及那般盛名,却清幽净妙,自有佳趣。亭为六角,砖木结构,双重飞檐,轻盈多姿。最妙的是亭中有亭,同是六角,内亭东面供奉阿弥陀佛,西面供奉莲池大师。匾额上书“月照潭心”。湖心亭四季皆美,春日紫藤若霞,夏至杨柳依依,秋深枫红杏黄,到了隆冬,浅深一层素雪,天寒地冻,清净无染,一片佛国净地。
颜小雨/摄
墙是西园的独特风景。
作为过渡、分割和造景的重要手段,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低调却式样丰富,如墙顶呈云朵状的云墙,营造幽深变换的游墙,使用漏景、框景等引人入胜的景墙等。但步入西园,墙吸引行人目光的,不再只是建筑巧思,而是法师们精心准备的智慧法语。
徐心依/摄
在夕阳中,傍着西园的墙,缓缓走满一整个西园。在一步步移步换景中,或驻足思考,或心头一亮,“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已之心恕人。”“烟花是繁华的象征,也是无常的象征。看到烟花,看到繁华,看到无常。”一句句饱含着人生真谛的智慧法语,写在西园的墙上,也写在了有缘者的心上。
徐明宇/摄
夜深了,寺院的灯亮起,西园静谧而安宁。
忽地想起普仁大和尚对住众们的开示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。要继承祖师精神,把个人融入到众生中,要持戒精严,努力学习经教,以身作则,有所作为。”
周燕/摄
便觉得,在这漫漫的无明长夜,西园戒幢律寺和居住于此的僧人们,为众生燃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。“一灯照破千年暗”,这盏觉性之灯,驱散长久以来内心的无明与黑暗,为迷失者带去光明,为寒冷者带去温暖。
俪/摄
将心来,与汝安。吾心安处是西园。
照照/摄
文字/心影
编辑/心影
图片编辑/蔡杰
美编/陶子
校对/陶子
<微信服务号>
地址: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
电话:0512-65349545(客堂) 65511746(弘法部)
信箱:admin@jcedu.org